​福建省茶叶质量安全行动:筑牢绿色防线,护航闽茶高质量发展​

2025-08-21 09:57:41 admin 0

福建是中国茶产业大省,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前列。为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近年来,福建省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为准则,聚焦茶叶质量安全核心问题,重点整治农残超标、虚假产地标识等乱象,全面推行茶园投入品电子台账,推动茶产业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一、重拳整治农残超标,守护茶叶“源头安全”

  1.  强化源头管控,严控农药使用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将禁限用农药纳入重点监管清单,建立茶园投入品“白名单”制度,严禁化学农药、除草剂进入茶园 。通过“农资监管平台”对全省农资经营门店实施数字化监管,实时追踪农药购销流向,2023年累计检查农资企业超3000家次,查处违法案件111起 。

  2. 完善监测体系,提升风险预警能力

    全省建立“风险监测+监督抽查+快速检测”三级联动机制,2023年宁德市全年抽检茶叶样本超300批次,茶青快检达3000批次,对不合格产品启动“快速反应机制”,实现问题产品“即查即处” 。武夷山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双随机”抽查和第三方检测,重点排查原料来源不明、加工违规等问题,2024年累计销毁不合格茶叶3000余公斤 。

  3.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动生态茶园建设

    在武夷山、安溪、福鼎等主产区,集成应用“天敌友好型色板”“生物农药”“以虫治虫”等绿色防控技术,建成生态茶园超2万亩 。福鼎市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实时监测茶园环境,结合无人机飞防、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实现化学农药减量10%以上 。


二、严打虚假产地标识,维护市场公平秩序

  1. 立法保障,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修订《福建省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明确要求茶叶生产主体如实标注产地、原料来源,并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违者最高可处货值金额30倍罚款 。南平市开展标签标识专项整治,2022年查处虚假宣传、侵权假冒案件58起,销毁违规包装物2.2万件 。

  2. 强化溯源管理,实现“一品一码”全程可溯

    全省推广“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从茶园到茶杯全程赋码,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茶叶产地、农事记录、检测报告等信息 。2024年,武夷山市推动茶叶生产企业接入“一品一码”追溯系统,实现产品信息透明化,有效遏制“虚假产地”乱象 。

  3. 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构建共治格局

    福建省茶叶同业公会牵头制定《茶叶市场自律公约》,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开通“12315”投诉举报专线,鼓励公众参与监督。2023年,福安市通过媒体曝光农残超标茶园2起,形成有力震慑 。


三、推行电子台账,赋能智慧监管

  1. 数字化赋能,实现投入品全链条可溯

    福建省建成“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覆盖全省4544家茶叶生产主体,实现农药、肥料等投入品采购、使用、库存数据实时上传 。福鼎市通过“数字茶园”平台,对茶园农事操作、投入品使用进行精准记录,2024年累计生成电子台账超10万条,问题追溯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内 。

  2. 智能监管工具,提升执法效能

    南平市市场监管局开发“茶叶质量安全监管APP”,执法人员可通过手机端实时调取企业台账、抽检记录,2024年通过数据比对发现并查处违规使用农药案件12起 。

  3. 示范引领,推动产业升级

    福建省选取安溪、武夷山等10个重点县(市)开展“数字茶园”试点,集成物联网、区块链技术,打造可复制的智慧监管模式。2025年,福鼎市计划建成5个省级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推动茶叶生产智能化率提升至60% 。

成效与展望

通过三年攻坚,福建省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2024年全省茶叶抽检合格率达99.2%,农残超标案件同比下降45%;“武夷岩茶”“福鼎白茶”等地理标志产品溢价能力增强,品牌价值突破千亿元。

未来,福建将持续深化“质量兴茶”战略,推动“数字+绿色”深度融合,力争到2027年实现全省茶园绿色防控全覆盖、电子台账应用率超90%,让“清新福建·闽茶典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地址

南京江北新区丽景路2号软件园研发大厦A座8楼(整层)

邮箱

maxun@leniucn.com

电话

025-85303775(17749501697)

首页
新闻
产品
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