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网红餐饮整治再升级:百万粉账号强制公示后厨许可证 外卖包装试点"碳足迹"标识

2025-08-14 17:20:23 admin 0

一、政策背景与监管逻辑

近年来,上海网红餐饮行业快速发展,但部分商家存在“重流量轻安全”问题:后厨卫生不达标、食材来源不明、包装过度浪费等现象频发。为规范网络餐饮市场,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于2025年7月出台《上海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提质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对百万粉丝以上餐饮账号实施后厨许可证强制公示,并在重点商圈试点外卖包装“碳足迹”标识制度,推动“流量经济”向“安全经济”“绿色经济”转型。


二、核心整治要求

1. 百万粉账号后厨许可证“亮证”

  • 适用范围:在上海注册、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粉丝量≥100万的餐饮类账号(含品牌方、探店达人关联门店),需在账号主页及外卖平台店铺首页显著位置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含后厨操作间区域)。

  • 技术规范:

    • 公示内容需包含许可证编号、有效期、发证机关,以及后厨实景照片(需覆盖加工区、清洗区、仓储区);

    • 视频类账号需每月更新至少1条后厨操作短视频(时长≥15秒),展示食材处理、餐具消毒等关键环节。

  • 违规处罚:未按要求公示的账号,平台需限制流量推荐,市场监管部门可处5000元至5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

2. 外卖包装“碳足迹”标识试点

  • 试点范围:首批选取黄浦区、徐汇区、浦东新区3个商圈,覆盖奶茶、轻食、快餐等高频外卖品类,试点企业包括喜茶、奈雪的茶、老乡鸡等20家头部品牌。

  • 标识内容:包装上印制碳足迹标签,标注“生产-运输-配送”全流程碳排放量(单位:kg CO₂e),并附“减碳小贴士”(如“选择无餐具减碳0.1kg”)。

  • 计算标准:依据《上海市食品包装碳足迹核算技术规范(试行)》,核算范围涵盖原料获取(如茶叶种植、肉类养殖)、生产加工(如奶茶熬煮、餐盒制作)、物流配送(如冷链车油耗)等环节。


三、实施路径与技术支撑

1. 后厨公示的技术保障

  • 平台联动: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接入市场监管部门“沪食安”数据接口,自动抓取账号资质信息并向消费者展示;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开通“餐饮安全认证”通道,未通过认证的账号限制发布餐饮类内容。

  • AI巡检: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第三方技术机构,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对公示的后厨照片/视频进行实时监测,重点识别“脏乱差”“过期食材”等问题,2025年试点期间已预警违规行为47起。

2. 碳足迹标识的核算与验证

  • 第三方核算:试点企业委托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SQI)进行碳足迹核算,确保数据客观准确;核算报告需在包装上标注“第三方验证编号”,消费者可通过官网查询详情。

  • 动态更新:包装碳足迹标签每季度更新一次,企业需同步公开减碳措施(如替换可降解餐盒、优化配送路线),接受社会监督。


四、实施成效与典型案例

1. 后厨公示的初步效果

  • 消费者参与度:试点一个月内,百万粉账号后厨内容点击量超2000万次,消费者通过公示信息举报卫生问题123起,问题整改率100%。

  • 企业自律提升:某百万粉奶茶品牌因后厨操作间地面有积水被网友举报,经整改后主动升级为“明档厨房”,当月订单量增长18%。

2. 碳足迹标识的示范价值

  • 减碳效果初显:试点企业通过使用可降解餐盒(碳排放降低30%)、优化冷链配送(减少燃油消耗15%),单份外卖平均碳足迹从2.1kg CO₂e降至1.4kg CO₂e。

  • 消费者认知转变:调研显示,78%的试点区域消费者表示会优先选择标注碳足迹的外卖,62%愿意为“低能耗包装”支付1-2元溢价。


五、挑战与改进方向

1. 现实挑战

  • 中小商家执行难:部分百万粉账号关联的小型餐饮门店(如夫妻店)因技术能力不足,难以独立完成后厨视频拍摄与上传,需平台提供“一键生成”工具。

  • 碳足迹核算成本高:单次核算费用约5000-1万元,中小企业负担较重,需政府给予50%补贴支持。

2. 深化措施

  • 平台责任强化:要求外卖平台为入驻商家免费提供“后厨信息上传模板”及AI剪辑工具,2025年10月底前完成全覆盖。

  • 标准扩围:2026年起将碳足迹标识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市,同步推动长三角区域标准互认,探索“碳积分”兑换优惠活动(如减碳1kg可兑换5元饮品券)。


上海市此次针对网红餐饮的“双轮整治”(亮证+减碳),既回应了消费者对“吃得安全”的核心诉求,也契合了“双碳”战略下的绿色发展需求。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约束的结合,上海正推动网红餐饮从“流量驱动”转向“安全+绿色”双轮驱动,为全国网络餐饮监管提供了可复制的“上海样本”。消费者可通过查看公示信息、扫码查询碳足迹,用“用脚投票”的方式参与行业监督,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与“生态中的美味”。

地址

南京江北新区丽景路2号软件园研发大厦A座8楼(整层)

邮箱

maxun@leniucn.com

电话

025-85303775(17749501697)

首页
新闻
产品
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