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新规落地:承诺达标合格证成流通“硬门槛” 全链条守护“舌尖安全”

2025-10-21 09:16:43 admin 0
2025年10月1日起,湖北省正式施行《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继2023年国家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后,湖北省结合本地实际推出的首部综合性地方法规。新规以“产管并举”为核心,通过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智慧化监管和区域品牌培育三大抓手,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

核心内容:责任体系与关键环节管控

1. 责任体系:三级网格化监管
  • 主体责任: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需建立生产记录,如实记载农资使用、病虫害防治等信息,保存期不少于2年;网络平台经营者需实名登记商户并核查经营资质 。

  • 属地责任:县级以上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发展规划,乡镇政府需配备专职监管员,开展日常巡查和技术指导 。

  • 部门协同: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生产环节监管,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流通环节抽检,公安部门介入重大案件查处,形成“三部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机制 。

2. 关键环节管控
  • 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

    • 开具要求: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等食用农产品销售前,生产者必须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承诺不使用禁用农药兽药且常规农残达标 。

    • 查验义务: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电商平台需查验合格证,无法提供的须进行快检,合格后方可入场销售。2025年试点期间,全省已拦截不合格农产品1200批次 。

  • 农业投入品管理:

    • 限制使用农药实行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兽药处方药需凭兽医处方销售;

    • 网络平台禁止销售限制用农药,违规者最高罚款20万元 。

创新亮点:智慧监管与区域品牌双轮驱动

  1. 智慧化追溯体系:

    • “合格证+追溯码”双标识:2026年底前实现规模主体全覆盖,消费者扫码可查农资采购、检测记录、物流信息等;

    • 快检数据联网:全省876个基层快检室日均检测1.2万批次,结果实时上传监管平台,不合格产品自动预警 。

  2. 区域公用品牌培育:

    • 设立“荆楚优品”专项基金,每年投入2亿元支持地理标志产品开发;

    • 推动“潜江龙虾”“江汉大米”等品牌标准化,授权企业需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溢价率提升30% 。

实施保障:从田间到餐桌的闭环管理

  • 联户联保制度:以10-20户农户为单位组建质量安全互助组,统一采购农资、统一检测,破解小散农户监管难题 。

  • 信用惩戒机制:

    • 违规使用禁用农药、虚假开具合格证等行为纳入信用记录,限制参与政府采购、评优评先;

    • 连续3年无违规记录的主体可申请降低抽检频次 。

  • 社会共治:开通“12315+农产品”举报专线,市民提供有效线索可获最高1万元奖励;鼓励行业协会制定高于国标的企业标准 。

成效与典型案例

  • 试点成效:襄阳市在300家合作社推行新规,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从92%提升至99.3%,投诉量下降65%;

  • 执法案例:

    • 武汉某水产批发商因未查验淡水鱼合格证,被罚没8万元;

    • 黄冈市某合作社使用禁用除草剂,产品追溯后整批次销毁,负责人被列入信用黑名单 。

挑战与未来规划

  • 现存难点:

    • 小微企业和农户合规意识薄弱,合格证开具率仅78%;

    • 跨区域追溯数据互通存在壁垒。

  • 2026年目标:

    • 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覆盖全省10万家生产经营主体;

    • 推动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突破5000个,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至60% 。

政策意义

《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通过制度刚性约束与技术创新赋能,构建了“源头防控、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监管闭环,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提供了“湖北样本”。其核心价值在于将“安全底线”与“品质高线”相结合,既保障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又助推湖北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数据来源: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局2025年政策文件及试点通报)

地址

南京江北新区丽景路2号软件园研发大厦A座8楼(整层)

邮箱

maxun@leniucn.com

电话

025-85303775(17749501697)

首页
新闻
产品
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