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野生菌中毒防控再升级:致幻菌种风险预警强化 市场巡查与医疗救治双线并进

2025-09-09 14:39:12 admin 1

针对致幻型野生菌中毒事件频发态势,云南省卫生健康委于2025年6月发布《致幻型野生菌中毒专项防控通告》,明确将亚稀褶红菇(火炭菌)、致命鹅膏(白罗伞)、见手青等12种致幻性毒菌纳入高风险管控名单。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全省7个高风险县(市、区)实施动态监测,要求市场监管部门对农贸市场、农村集市等重点场所开展“每日三查”:查来源合法性、查品种合规性、查销售记录完整性。2025年6月以来,全省已查处违规销售致幻菌种案件37起,销毁问题菌类超2.3吨 。

农贸市场全链条监管

  1. 源头拦截机制

    • 在昆明木水花、楚雄滇西商贸城等23个大型野生菌交易市场,推行“实名登记+智能溯源”系统。商户需扫描菌类二维码上传进货凭证,消费者可实时查询菌种来源及检测报告。试点市场致幻菌种检出率下降68%

    • 对餐饮单位实施“双随机”抽检,重点检查后厨是否留存菌类采购票据、是否混入禁用品种。2025年7月,普洱市对210家餐饮单位突击检查,对3家使用疑似毒菌的商家吊销许可证

  2. 科技赋能监管

    • 引入AI图像识别设备,在农贸市场出入口自动扫描菌类形态,对相似毒菌实时预警。红河州试点设备准确率达92%,日均拦截问题菌类交易150公斤

    • 建立“野生菌价格指数”,监测见手青等高风险菌种价格波动。当单日涨幅超30%时,自动触发市场监管响应机制,防范囤积炒作引发的中毒风险

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建设

  1. 分级诊疗体系

    • 构建“村级初筛-县级救治-省级兜底”三级网络,全省129个县(市)人民医院均开设野生菌中毒救治单元,储备青霉素G、水飞蓟宾等特效解毒药物3.2万支。2025年6月,玉溪市成功救治12名误食亚稀褶红菇患者,平均救治响应时间缩短至45分钟

  2. 跨区域协同救治

    • 与四川、贵州建立西南地区中毒病例转诊联盟,对危重症患者实施直升机救援。2025年7月,一名大理游客误食致命鹅膏后,经滇川交界医疗协作通道,2小时内转入华西医院,刷新西南地区中毒救治时效纪录

  3. 远程诊疗支持

    • 上线“云菌医”智慧平台,基层医生可通过视频连线省级专家进行毒菌鉴定。2025年累计完成远程会诊1430例,误诊率从28%降至9%

社会共治与成效

  • 全民宣教行动:制作方言版警示短视频,通过“村村响”广播覆盖偏远山区;在野生菌上市旺季,组织疾控专家驻点市场开展“你问我答”活动,日均发放《毒菌识别手册》1.2万份

  • 成效数据:2025年1-7月,全省野生菌中毒事件数同比下降34%,致幻型中毒占比从41%降至26%,无群体性中毒事件报告

挑战与优化方向

  • 认知误区:部分消费者误认为“炒熟即可解毒”,导致见手青中毒事件占比居高不下。需加强“加工规范”专项宣传,明确必须煮沸20分钟以上

  • 检测技术短板:对罕见毒菌(如毒沟褶菌)的快速检测技术尚未普及。计划2026年投入5000万元,研发基于CRISPR基因编辑的便携检测设备 。

云南省通过风险预警精准化、监管手段智能化、医疗救治体系化的三维防控策略,构建起野生菌中毒“事前预防—事中拦截—事后救治”全链条防线。随着“致幻菌种黑名单”动态更新与跨省协作机制深化,云南正探索出一条具有边疆特色的食品安全治理路径。

地址

南京江北新区丽景路2号软件园研发大厦A座8楼(整层)

邮箱

maxun@leniucn.com

电话

025-85303775(17749501697)

首页
新闻
产品
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