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产品区块链溯源试点:温控运输+全程追溯 构建海鲜消费安全防线
2025-09-05 15:00:19
admin
0
为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于2025年8月启动“水产品区块链溯源试点工程”,重点针对活鲜水产运输车辆强制安装温湿度定位装置,并在大闸蟹等高流通品类中全面推行区块链溯源系统。该试点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约束相结合,推动水产品从养殖到餐桌全链条透明化监管。
政策背景与试点布局
广东省作为全国水产品消费大省,2024年水产品年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但活鲜运输损耗率高、虚假标注产地等问题长期存在。此次试点以《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2023年修订)为指导,选取广州黄沙、深圳福田等6大重点水产市场,以及佛山高明、肇庆四会等养殖基地为试点区域,覆盖草鱼、黄颡鱼、大闸蟹等12个品类。
技术实施与核心要求
1.
运输车辆智能化改造
2.
区块链溯源系统建设
大闸蟹试点:在阳澄湖、珠江口等核心产区,每只大闸蟹佩戴RFID电子标签,记录养殖户信息、投喂记录、捕捞时间等数据。消费者扫码可查看生长周期视频、药物残留检测报告,并验证防伪码真伪。试点区域大闸蟹投诉量下降67%,溢价能力提升15%。
活鱼溯源:在佛山高明淡水鱼养殖基地,区块链系统整合水质监测(溶解氧、pH值)、饲料投喂等数据,形成“一鱼一码”数字档案。2025年抽检显示,试点基地药物残留合格率达99.3%,较传统模式提升12个百分点。
监管创新与社会共治
阶段性成效与典型案例
挑战与优化方向
广东省计划2026年将溯源系统覆盖至全省80%水产品市场,并探索与港澳地区数据互通,推动“湾区水产”品牌建设。同时,开发AI质量预警模型,通过历史数据分析预测疫病风险,实现从“事后追溯”到“事前预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