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成效显著:收缴问题食品1361吨 建立村级信息员制度筑牢防线

2025-10-14 17:35:03 admin 2
2025年以来,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持续深化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截至9月底,各级部门累计检查食品生产销售主体256.76万家次,线上线下排查违法线索12.41万条,立案查处案件8.79万件,收缴假冒伪劣食品1361.79吨,关停平台违规商户158个,联合公安机关捣毁制假窝点15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14人 。重点打击“白板肉”(未经检验检疫肉类)、勾兑醋(非法添加工业醋酸)等违法行为,有效净化了农村食品市场环境。

村级信息员制度: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

为强化基层治理,多地推行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制度,构建“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

  1. 人员配置:

    • 湖北省南漳县在全县村(社区)班子成员中选聘信息员,负责日常巡查商店、流动摊贩及农村家宴,发现问题即时上报 。

    • 四川省苍溪县建立“县食安办+乡镇专干+村级协管员”体系,每个村配备1名专职信息员,2025年累计排查整改问题55个,立案6件 。

  2. 能力建设:

    • 通过集中培训、现场实操提升信息员鉴别能力,如南漳县发放《食品安全知识手册》,组织专家授课,覆盖率达100% 。

    • 雅安市建立“义务监督员”队伍,联合党代表、人大代表参与监督,2022年以来培训信息员909名,整改隐患2382个 。

重点领域整治:严打“白板肉”与勾兑醋

  1. 肉类安全整治:

    • “白板肉”清查:以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为重点,核查动物检疫合格证明,2025年赛罕区查处无证经营肉类案件12起,查扣问题猪肉8.3吨 。

    • 冷链追溯:上海市试点猪肉“一猪一码”溯源系统,实现从屠宰到销售终端全程可查,拦截问题肉品15批次。

  2. 调味品专项治理:

    • 勾兑醋排查:山西、湖南等地严查工业醋酸勾兑食醋行为,吉首市抽检散装醋61批次,查处非法添加案件3起 。

    • 标签标识规范:四川省开展食醋生产专项整治,监测大桶装食醋15批次,下架标签不合格产品230箱 。

长效机制建设与创新实践

  1. 智慧化监管:

    • “明厨亮灶+AI”:广东推广农村学校食堂视频监控,家长可实时查看后厨操作,2025年预警风险隐患478次。

    • 区块链溯源:山西试点食用油“一物一码”,扫码可查原料来源、加工环节及质检报告 。

  2. 社会共治机制:

    • 投诉举报奖励:苍溪县设立专项基金,对提供有效线索的村民给予500-2000元奖励,2025年接收举报17件,兑现奖金3.2万元 。

    • 宣传普法行动:湖南吉首市开展“食品安全进乡村”活动,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举办现场咨询会6场,提升群众辨识能力 。

治理难点与未来规划

  • 现存挑战:

    • 农村小作坊设备简陋,30%的散装食品仍存在标签缺失问题;

    • 跨区域制假售假链条隐蔽,追踪溯源难度大。

  • 2026年重点任务:

    1. 推广村级信息员“星级评定”,对优秀信息员给予岗位补贴;

    2. 制定《农村食品经营规范》,明确“白板肉”“勾兑醋”等高风险食品的禁售标准;

    3. 建设全国农村食品抽检数据库,实现高风险品种动态监测。

成效与社会反馈

  • 消费信心提升:第三方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满意度从78.6%升至89.3%;

  • 经济带动作用:山西老陈醋、湖南腊肉等地理标志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2%,劣质食品市场空间压缩65%。

(数据来源:市场监管总局及各省市公开信息)

地址

南京江北新区丽景路2号软件园研发大厦A座8楼(整层)

邮箱

maxun@leniucn.com

电话

025-85303775(17749501697)

首页
新闻
产品
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