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治理,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于2025年8月发布《关于推进网络餐饮"阳光封签"数字化升级的通知》,在原有"阳光厨房"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将外卖封签升级为带追溯二维码的智能封签,并要求入网餐饮单位实时公开后厨监控。这一改革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约束相结合,推动网络餐饮从"看得见"向"可追溯"跨越。
政策背景与核心要求
自2021年《浙江省电子商务条例》实施以来,浙江省已在全国率先推行外卖封签制度,要求商家使用一次性封签防止配送污染。2025年新规进一步明确:所有入网餐饮单位需使用嵌入唯一追溯二维码的智能封签,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食品加工、配送全流程信息;同时,商家须在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实时公开后厨监控链接,覆盖食材处理、烹饪、包装等关键环节。未按规定执行的商家将面临下架、罚款及信用降级处罚。
技术升级与实施路径
在封签功能升级方面,浙江省采用"RFID芯片+二维码"双标识技术,封签不仅具备拆启后失效的特性,还能通过扫码追溯食材来源、加工时间及配送轨迹。以嘉兴桐乡为例,试点"乌安链"封签系统后,配送异常订单拦截率达98%,2025年拦截问题订单超1.2万单。同时,全省85万家网络餐饮商户需在2025年底前完成封签升级,财政对月营业额30万元以下商户补贴70%费用,有效降低中小商家负担。
在后厨监控领域,浙江省要求商家将视频接入"浙江外卖在线"系统,消费者点击订单详情页即可实时查看操作间实况。2025年系统新增AI行为识别功能,可自动抓拍未戴口罩、鼠类活动等违规行为,并推送监管部门处理。台州椒江区通过该功能查处违规案件378起,后厨卫生达标率从67%提升至92%。
阶段性成效与社会共治
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省累计检查网络餐饮单位1.2万家次,下架违规商家378家,500元以上高价订单量同比下降76%。杭州某网红餐厅因未公示后厨监控被列入"黑榜",整改后通过"阳光厨房"验收,客诉量下降62%。消费者端数据显示,日均超2000万人次查看后厨直播,"阳光厨房"点击量同比增长140%,食品安全投诉量显著减少。
现存挑战与优化方向
尽管成效显著,部分中小商户仍存在抵触情绪。为此,浙江省推出"共享封签柜"服务,商户可按需租用设备,降低初期投入;同时联合电信运营商为5万家商户免费更换4G高清摄像头,确保视频传输稳定性。针对跨境电商渠道的"代购天价月饼"现象,计划与海关总署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施"前置审核"加强溯源。
浙江省通过"智能封签+云端监控"的技术组合拳,构建起覆盖食品生产、加工、配送全链条的透明化监管体系。随着"阳光封签2.0"的全面推广,网络餐饮正从单一的"后厨可见"向"全程可溯"升级,为消费者筑牢"舌尖上的安全防线",也为全国网络餐饮治理提供了"浙江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