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节日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于2025年8月至9月集中开展月饼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此次行动聚焦商品过度包装、“天价”月饼及蟹卡蟹券等突出问题,通过强化执法检查、技术创新与社会共治相结合,推动月饼市场回归理性消费与品质提升。
政策背景与整治重点
针对月饼市场长期存在的包装奢华、价格虚高等问题,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依据《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公告,明确三大整治目标:一是严控包装层数与成本,要求月饼包装不得超过3层,包装成本占比控制在售价20%以内;二是打击“天价”月饼,严查单价超500元的盒装产品及高端酒店定制高价礼盒;三是规范网络销售,重点监测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渠道的虚假宣传与捆绑销售行为。
多维度强化监管措施
在具体实施中,市场监管部门采取全链条、穿透式监管策略。生产环节,对全市128家月饼生产企业开展专项检查,指导企业签署《绿色包装承诺书》,要求从原料采购到包装入库全程合规。流通环节,针对稻香村、义利等老字号及连锁商超,重点核查商品标签是否标注包装成本占比、空隙率检测报告等,并现场使用“包装有度”小程序进行空隙率测算。餐饮服务领域,约谈全聚德、大董等高端酒店,严禁推出单价超标定制礼盒,要求明示食材与包装成本比例。
针对电商平台这一重点领域,北京市构建了“数据监测+主体问责”双机制。通过“网络交易监测系统”抓取“天价”“奢华”等关键词,2025年已下架违规商品链接132条。同时,对京东、盒马等平台开展行政约谈,要求建立分级审核机制,对5家未履行资质核验义务的店铺实施“一案双罚”,平台与商家各罚款10万元。
技术创新与社会共治成效
为提升监管效能,北京市试点应用AI识别技术,在丰台、海淀等区域部署“月饼包装智能检测舱”,30秒内自动完成层数、空隙率、材质检测,准确率达98%。此外,消费者可通过“12315-月饼专项通道”上传过度包装证据,举报成功即可获50元奖励,行动期间累计收到有效线索287条。
在多方合力下,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效。2025年8月以来,全市累计检查生产企业、商超及电商平台1.2万家次,发现问题产品153批次,下架整改率100%。抽检数据显示,500元以上盒装月饼销售额同比下降76%,包装成本占比均值由25%降至18%。典型案例包括北京稻香村某门店因销售3层包装月饼(成本占比22%)被罚款5万元,以及某五星级酒店定制礼盒因空隙率超标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3倍罚款。
现存挑战与优化方向
尽管整治行动成效显著,仍存在部分隐性违规问题。例如,部分商家将高价月饼拆分为“糕点+茶具”组合销售以规避监管,跨境电商渠道也存在“代购天价月饼”现象。针对这些难点,北京市计划进一步收紧政策:明确禁止月饼与茶叶、酒类等商品混装,单件商品总价值超过500元即触发重点监管;同时与海关总署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进口月饼实施“前置审核”。
北京市通过刚性标准约束、智慧监管赋能与社会共治驱动,构建起月饼市场全周期管理体系。随着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市场秩序持续规范,消费者对“简约包装”“合理定价”的认可度显著提升。未来,市场监管部门将深化跨区域协作,推动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让传统节日消费既承载文化内涵,又彰显时代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