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再升级:严打“白板肉”、勾兑醋及虚假保健食品 全面推行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制度​

2025-07-24 18:07:08 admin 1

2025年4月,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启动为期9个月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聚焦“白板肉”、勾兑醋、虚假保健食品三大高风险领域,同步建立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制度,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农村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这是继2024年全省开展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试点后,陕西在农村食品安全治理领域的又一创新举措。


一、整治重点:靶向打击三类突出问题

1. “白板肉”专项治理

  • 定义与危害:指未经检验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猪肉制品,可能携带非洲猪瘟病毒、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

  • 整治措施:

    • 溯源倒查:对农村集贸市场、冷库等重点场所开展拉网式排查,要求猪肉销售者提供《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2025年已检查肉类经营户1.2万户次,下架问题猪肉3.8吨。

    • 行刑衔接:对销售“白板肉”的商户,除行政处罚外,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责。2025年5月,镇安县查处的非法经营未经检疫冷冻肉案件,涉案肉品经拍卖后上缴国库。

2. 勾兑醋专项整治

  • 技术识别:通过酸度检测+工艺核查双管齐下,严打用工业冰乙酸勾兑食醋行为。

    • 酸度标准:食醋总酸需≥3.5g/100ml,勾兑醋常因添加过量防腐剂(如苯甲酸)导致酸度异常。

    • 溯源管理:要求食醋生产企业公示原料采购记录,2025年抽检农村市场食醋560批次,查处勾兑醋案件12起。

3. 虚假保健食品清剿

  • 宣传乱象整治:重点打击宣称“降血糖”“增强免疫力”等虚假功效的普通食品,2025年查处虚假宣传案件8起,罚款45万元。

  • 特殊食品监管:对农村药店、保健品店销售的保健食品,要求专区专柜销售并公示“蓝帽子”标识,2025年整改不规范经营行为23家。


二、创新机制: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制度落地

1. 队伍建设与职责

  • 人员构成:每个行政村配备1-2名信息员,由村干部、网格员或退休人员担任,2025年全省已培训信息员2.1万人次。


  • 核心职责:

    • 风险排查:每周巡查村内食品经营单位,重点检查“三无”食品、过期产品;

    • 信息上报:通过“陕食安”APP实时上传隐患线索,2025年累计上报有效线索1.3万条;

    • 宣传引导:组织村民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发放《农村食品安全手册》120万份。

2. 考核激励机制

  • 绩效挂钩:将信息员工作纳入村级绩效考核,优秀者可获500-2000元奖励。

  • 责任追究:对瞒报、漏报重大隐患的信息员,取消年度评优资格并扣发补贴。


三、技术赋能:智慧监管打通“最后一公里”

1. 快检设备全覆盖

  • 村级快检室:在500个重点行政村配备便携式快检设备,可检测农残、兽残、非法添加物等40个项目,2025年完成快检12万批次。

  • 数据直连:检测结果实时上传至省级监管平台,异常数据自动触发预警,2025年通过快检拦截问题农产品87吨。

2. 区块链溯源应用

  • 肉类追溯:试点“白板肉”治理中,对检疫合格的猪肉加贴区块链溯源码,消费者扫码可查看养殖、屠宰、运输全流程信息。

  • 食醋溯源:建立全省食醋生产企业数据库,扫描瓶身二维码可验证生产工艺合规性。


四、实施成效与社会共治

1. 阶段性成果

  • 案件查处:2025年4-7月,全省查处农村食品违法案件436起,罚没款680万元,移送公安机关28件。

  • 群众参与:通过信息员举报查实的案件占比达35%,镇安县通过群众举报破获的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案涉案金额超百万元。

2. 行业规范提升

  • 小作坊升级:引导200家食醋小作坊改造车间,安装监控设备并接入监管平台。

  • 消费环境改善:农村集贸市场食品抽检合格率从82%提升至91%,过期食品投诉量下降58%。


五、未来深化方向

  • 立法保障:推动《陕西省农村食品安全管理条例》立法,明确信息员法律地位与权责。

  • 跨省协作:与四川、甘肃建立秦巴山区食品安全联动机制,共享“白板肉”黑名单数据。

  • 科技延伸:2026年试点“AI巡查员”,通过智能摄像头自动识别过期食品并推送预警。

地址

南京江北新区丽景路2号软件园研发大厦A座8楼(整层)

邮箱

maxun@leniucn.com

电话

025-85303775(17749501697)

首页
新闻
产品
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