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明确育亨宾、卡宾达树皮为有毒有害物质 严打“壮阳”“提神”类非法添加食品

2025-11-11 16:16:33 admin 0
2025年11月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食品中非法添加育亨宾、卡宾达树皮等物质有毒有害认定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育亨宾及其系列衍生物以及含有该类化合物的卡宾达树皮属于“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并禁止在食品中添加 。此次认定是继2025年10月将西布曲明衍生物、4-氯双异丁酚丁纳入有毒有害物质名录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对宣称“壮阳”“提神”功能食品的非法添加行为进入全链条打击阶段 。

科学认定与法律依据

1. 育亨宾及卡宾达树皮的有害性
  • 药理特性:

    • 育亨宾是一种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可短期兴奋中枢神经,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心悸、血压波动、行为异常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

    • 卡宾达树皮中含有与育亨宾活性相似的生物碱(如α-育亨宾、β-育亨宾),其核心药效团与育亨宾一致,具有同等毒性风险 。

  • 法律定性:

    • 两类物质从未获批为食品添加剂、新食品原料或保健食品原料,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非法添加行为直接构成犯罪 。

2. 执法检验方法配套
  • 市场监管总局同步发布《食品中非法添加育亨宾及其系列衍生物的执法检验方法》,明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检测限低至0.01 mg/kg,确保违法添加行为可精准识别 。

重点整治方向与典型案例

1. 目标产品与场景
  • 宣称“壮阳”功能食品:包括压片糖果、咖啡、酒类等,常见于电商平台及线下保健品店;

  • 宣称“提神”功能食品:如能量饮料、保健茶等,多通过微商、直播带货渠道销售。

2. 近期典型案例
  • 山东某生物科技公司案:

    • 2025年9月,该公司在“玛卡脑咖啡”中非法添加育亨宾衍生物,宣称“增强性功能”,涉案产品货值超2000万元。经检测,每公斤咖啡含育亨宾12.3毫克,远超安全阈值。目前企业负责人已被刑事拘留 。

  • 广东某网店销售卡宾达树皮案:

    • 2025年10月,市场监管部门查获某网店销售的“非洲壮阳树皮”3000余包,经鉴定含α-育亨宾,消费者食用后出现心慌、头痛等症状。案件已移送公安机关,涉案人员面临刑事处罚 。

监管创新与社会共治

1. 全链条追溯机制
  • 原料溯源:建立卡宾达树皮等原料进口备案制度,要求进口商提供《植物检疫证书》及成分检测报告;

  • 流通管控:电商平台对“壮阳”“提神”类商品实施关键词过滤,2025年下架违规商品超12万件。

2. 行刑衔接强化
  • 快速移送通道:市场监管部门发现涉嫌犯罪案件后,24小时内移送公安机关,并同步抄送检察机关;

  • 检验结果互认:采用《通知》中认定的检验方法出具的报告,可直接作为司法证据,缩短案件办理周期。

3. 公众教育与举报激励
  • 风险警示: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及“市说新语”微信公众号发布消费警示,曝光典型案例;

  • 有奖举报:对提供非法添加线索的消费者给予涉案金额10%的奖励,最高奖励50万元。

行业影响与未来方向

  • 企业合规压力:食品生产企业需自查原料供应链,2025年已有23家企业因原料审核不严被责令整改;

  • 技术升级需求:推动快检设备研发,2025年市场监管总局启动“食品非法添加快检试剂盒”揭榜挂帅项目,计划2026年实现现场5分钟定性检测;

  • 国际协作:与海关总署联合开展“清源行动”,严查跨境邮递渠道非法添加物走私,2025年截获育亨宾原料包裹1800余件。

政策意义

此次认定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

  • 对消费者:通过明确有毒有害物质清单,降低误食风险,2025年“壮阳”类食品投诉量同比下降38%;

  • 对企业:倒逼行业规范原料采购与生产流程,2025年保健食品备案率提升至92%;

  • 对监管:为基层执法提供标准化依据,2025年前三季度查处非法添加案件同比上升45%。

(数据来源: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11月4日通报及公开案例)

地址

南京江北新区丽景路2号软件园研发大厦A座8楼(整层)

邮箱

maxun@leniucn.com

电话

025-85303775(17749501697)

首页
新闻
产品
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