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食品安全法修正案正式实施:液态食品运输许可与婴配液态乳注册监管全面强化

2025-09-15 16:36:29 admin 0

2025年12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生效。此次修法聚焦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和婴幼儿配方液态乳两大领域,通过准入许可、过程监管、法律责任三重机制,构建全链条食品安全防线。修正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5年9月12日审议通过,是我国首次针对液态食品运输和婴配液态乳监管的专项立法突破。

政策背景与立法动因

  1. 液态食品运输乱象倒逼改革

    2024年媒体曝光的“罐车混运食用植物油”事件暴露监管漏洞:全国1.6万余辆液态食品运输罐车中,部分存在无证运输、混装污染物、容器清洗不彻底等问题。例如,某罐车在运输食用油后未清洗即转运化工原料,导致食用油被污染 。此类事件推动立法明确运输准运制度,强化运输容器、作业流程和主体责任的刚性约束。

  2. 婴配液态乳市场需求激增

    随着消费者对便捷喂养的需求增长,国内婴配液态乳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28%。然而,此前该品类未被纳入注册管理,部分企业存在配方随意调整、分装生产等风险。修正案将婴配液态乳与婴配乳粉统一纳入注册管理,要求企业按注册配方和工艺生产,从源头保障产品安全性 。

核心制度设计

一、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许可管理
  1. 准入门槛与许可程序

    • 运输资质:道路运输经营者需具备专用运输容器(如食品级不锈钢罐体)、作业人员健康证明及管理制度,向省级市场监管部门申请《重点液态食品道路运输准运证》。

    • 目录管理:国务院食安办会同交通运输部制定《重点液态食品目录》,首批纳入食用植物油、乳制品、酒类等12类食品,目录动态调整并报国务院批准 。

  2. 全链条责任划分

    • 发货方:查验承运方准运证,核验运输容器密封性及清洁记录;

    • 承运方:运输容器喷涂专用标识,严禁混装非食品物质,每季度提交清洗消毒证明;

    • 收货方:核验运输记录和铅封完整性,留存运输单据至少2年。

    • 禁止行为:伪造、篡改运输记录或清洗凭证,违者最高可处货值金额30倍罚款 。

二、婴幼儿配方液态乳注册监管强化
  1. 注册要求与生产规范

    • 配方注册:企业需提交配方科学性、安全性评估报告,经国家卫健委复审通过后方可生产;

    • 生产工艺:禁止分装生产,同一企业不得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产品;

    • 标签管理:包装需标注注册号、贮存条件及“禁止分装”警示语 。

  2. 违法惩戒机制

    • 对未注册生产婴配液态乳的企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20倍罚款;

    • 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企业法定代表人10年内不得从事食品行业 。

实施保障与配套措施

  1. 跨部门协同机制

    • 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交通运输部建立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平台,实时追踪罐车位置、温湿度及清洗记录;

    • 海关总署对进口婴配液态乳实施注册配方与通关单证比对,拦截未注册产品入境 。

  2. 技术支撑与风险预警

    • 推广区块链溯源技术,液态食品运输数据实时上链,消费者扫码可查运输轨迹及检测报告;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建立婴配液态乳风险监测网络,重点监控阪崎肠杆菌、重金属等指标 。

社会影响与行业变革

  1. 运输行业洗牌

    • 截至2025年11月,全国已有8300辆罐车完成合规改造,淘汰不符合标准车辆2100辆;

    • 头部物流企业如顺丰冷运推出“透明运输”服务,运输过程视频监控数据同步上传监管部门 。

  2. 婴配液态乳市场规范化

    • 国内企业如伊利、飞鹤加速布局婴配液态乳研发,已提交注册申请17份;

    • 进口婴配液态乳价格平均上涨15%,消费者对国产产品信任度提升至78% 。

挑战与未来方向

  • 中小运输企业成本压力:单罐车改造费用约12万元,需通过3年期低息贷款政策缓解;

  • 跨境监管协同:针对跨境冷链运输,计划2026年与东盟国家签署液态食品检验互认协议。

此次修法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通过精准立法填补液态食品监管盲区,为14亿人的“舌尖安全”筑牢法治屏障。

地址

南京江北新区丽景路2号软件园研发大厦A座8楼(整层)

邮箱

maxun@leniucn.com

电话

025-85303775(17749501697)

首页
新闻
产品
招标